肖像雕塑的观察方法有什么

127人浏览 2024-09-20 06:43:53

7个回答

  • 最佳回答
    野兽村姑
    野兽村姑

    区别:

    1,建筑与雕塑都是三维立体的,而绘画是平面的。

    2、建筑具有中空的空间,雕塑与绘画都没有。

    3、三者各自的艺术语言不同。

    建筑有面、体形、体量、空间构图、群体组合、环境艺术等艺术语言。

    雕塑艺术是从实体性形体的变化,体积的变化,面的变化,从人体体积的转折,从转折的韵律去表现一种情绪,一种思想,甚至一个时代的精神。特别讲究影像,需要组织突出点。

    而绘画主要是运用线条、形体、色彩、明暗、笔触等造型语言在二度平面上塑造艺术形象。

    4、作品所用的材料不同。建筑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性,而雕塑与绘画主要是精神性的。

    建筑:人们利用用石材,木材等建筑材料搭建的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物体,如住宅,桥梁,体育馆,寺庙等等。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叫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绘画:是一种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扩展资料:

    绘画学习方法:

    从严格意义上讲,学习绘画之初要先从学习素描开始,一般从石膏几何体、静物、人物石膏像、结构、人物头像等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方过程,但是我们很多初学者没有这种条件,有的考生临时“抱佛脚”,在没有接触基础训练时,直接画人物头像,这样的学生往往不可能画得好。

    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建立在对物体的深入理解上。我们画素描要懂得素描的基本要素,如形体、比例、结构、明暗调子、质量感和空间感等。

    这些名词看起来好像不难,但具体的操作确实是很不容易的。这里我们先来理解一下头部的形体结构及比例。头部的形体,从整体上可以概括成一个卵形或立方体或楔形,进一步分析知道颅骨象球形,额骨呈扁方形,额骨之下至下颔骨底的正面呈倒梯形,下大上小的梯形体的鼻子竖于其间。

    头部的比例有“长三停、横五眼”。这是对头部一般规律的但是个体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面对一个模特,初学者可能在短时间内也可完成一幅肖像,但画面简单空洞,需要多加练习,而受过良好素描训练的人却可表现得深入而丰富。

    因为视觉上的敏感不同,感觉到的内容就会有差异,后者可以抓住物体的本质,在表达中能够概括简洁、明确肯定地表达对象,在短时间里抓住对象的最基本的特征,培养敏锐的观察方法。

  • 迷恋自己
    迷恋自己

    观察肖像雕塑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

    1. 雕塑的整体形态:观察肖像雕塑的整体外形和比例,包括头部、身体、手臂、腿部等部分的大小、形状和位置关系。了解雕塑的整体造型有助于理解雕塑家对被雕塑人物形象的表达和塑造。

    2. 面部表情和细节:观察雕塑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细节,包括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部位的表达方式和雕塑的细腻程度。注意观察面部表情的神态、表情线条、肌肉的塑造等,这些细节往往能反映出被雕塑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状态。

    3. 姿势和动态感:观察雕塑人物的姿势和动态感,包括身体的曲线、手臂的动作、腿部的姿态等。不同的姿势能够传递不同的情感和意义,例如挺胸抬头的姿态可以表达自信和豪迈,低头垂肩的姿态可能呈现出消沉和沮丧的情感。

    4. 材质和质感:观察雕塑的材质和质感,包括石材、金属、木材等材质的选择和运用方式,以及雕刻的纹理、光泽等。不同的材质和质感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触感和视觉感受,也能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5. 雕塑的背景和环境:观察雕塑的背景和周围环境,包括雕塑的位置、展示方式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背景和环境的选择往往能够与被雕塑人物形成有趣的对比和互动,呈现出更丰富的意义和内涵。

    通过以上观察方法,可以全面地了解和欣赏肖像雕塑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独特之处,同时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雕塑家对被雕塑人物形象的刻画和表达。

  • 瑟瑟st
    瑟瑟st

    观察肖像雕塑的方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观察:首先要对整个肖像雕塑进行整体观察,包括它的形状、尺寸、姿势和姿态等方面。观察雕塑的整体能够让我们对雕塑的主题和创作者的意图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细节观察: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我们要对肖像雕塑的细节进行仔细观察。细节观察可以包括雕塑的面部特征、表情、肌肉线条、服饰装饰等方面。观察这些细节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雕塑的风格、表达方式和表现力。

    3.材质观察:肖像雕塑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材质制作,如大理石、青铜、木材等。观察雕塑的材质可以了解到雕塑的制作工艺、耐久性和艺术效果等方面信息。

    4.比较观察:可以通过将多个不同肖像雕塑进行比较观察,来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之处。比较观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艺术家对肖像雕塑的处理方式和创作风格的差异。

    5.背景资料查询: 在观察肖像雕塑之前,可以事先了解背景资料,如艺术家的生平经历、艺术风格、雕塑的历史背景等等。这些背景资料可以为我们观察肖像雕塑提供更全面的理解和分析。

    通过以上的观察方法,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肖像雕塑的艺术特点、创作背景和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从而欣赏和赏析肖像雕塑的艺术价值。

  • @绝处逢生
    @绝处逢生

    人体是生命的象征,人体艺术是以人体作为传达艺术家感情的载体,艺术家通过艺术创造,赋予人体以千种色彩、万般体态。

    我们把时间退回到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有许多的城邦,在地中海周围星罗棋布。由于城邦分散,各自为政,而且相互敌视,附近随时都有来犯的外族侵略者,希腊人生命没有保障。每次战争的结果,又极其残酷,富有者一夜被抢光,家中妇女被卖为奴,男子被杀或者干着苦不堪言的重体力劳动。为了保住全家人的性命和免招厄运,人人都与国家大事休戚相关。每个城邦都想压倒其他的城邦,掠夺和征服别人。这样的城邦全靠能打仗会肉搏的壮士来保卫。每个青壮年男子都要把自己锻炼成为强壮的、吃苦耐劳的、体格完美的斗士。斯巴达没有城墙,四面是无屏障的田野,无法防御敌人,曾经战败的异族等待时机再来侵犯。斯巴达的一切都服从于军事攻击和防御,首先要制造强健的种族,于是他们的新生婴儿必须经过长老检查,只有健壮的婴儿才被允许抚养,体弱有病者当即抛入山谷。青年受到最艰苦的集体锻炼,男孩和女孩一样接受锻炼,成年人也接受锻炼。希腊的其他城邦也采取同样的教育方法,健美和敏捷,是希腊人心目中最理想的体格。

    希腊正是由于这种风气的影响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观念,他们认为理想的人具有比例匀称、敏捷矫健,并擅长各类运动的裸体,决不以裸体为羞,肯脱掉衣服参加运动和竞技,连斯巴达的女子也能几乎是裸体地参加体育运动。对体育的重视和长期锻炼把怕羞的心理消除了。

    希腊人从公元前776年开始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当时,希腊有四大著名的运动会,不断地举行运动会,足见体育运动在希腊人的生活中何等重要。这些运动会可以说明古希腊人怎样如痴如狂地把完美的人体作为崇拜的对象,在人间歌颂英雄,在天上则敬仰神明。

    在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运动员们都是裸体参与竞技的,胜者是全家族的光荣,共同出资为其打造形象以作永久的纪念,显现出男体的力与美。为了崇拜,从人体美的观念开始产生雕塑艺术,出现了欧洲文化的高峰期,雕塑的内容是塑造得奖运动员的肖像,塑造的神与人一样有完美的肉体,要塑得真实就必须惟妙惟肖,给人以真实感,而且对神的敬意也要表现得超越非凡人的气度和不朽性。在经过三四百年的不断地改进和精益求精,在塑造中和观念上都使人体艺术发展了,最终达到了能代表古希腊对人体美的理想模式,这种模式启示并指导着后世人们进行创造。

    古希腊是西方文化艺术的发源地,西方人言必称希腊,文艺复兴时更以再造古典运动向古希腊致敬。古希腊艺术绵延2000年,希腊一词意为典雅、优美。希腊民族是爱美、创造美的民族。希腊人在民主自由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不仅发现、孕育和创造了美,而且也创造了神,在希腊人的心目中最完美的人就是神,所以希腊艺术主要成就表现在神与人合一的雕刻和神庙建筑。希腊美术的主要特点是无所不包的和谐与规律性,还有庄严与静穆。它的主要标志是人体美,古希腊为人类贡献了高不可及的艺术典范之作。

    希腊艺术是以质取胜的,人体雕刻艺术是古希腊雕刻艺术之冠。这些雕像在人体比例和肌肉质感方面都接近真实的人体,面部表情十分生动。更重要的是注重刻画人物瞬间的表情和动势,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如《濒死的战士》整个画面是描写希腊神话中特洛伊战争的故事,真实地表现了临战姿态,人物的体形比例和肌肉的刻画准确而简练,扭曲的躯体、双臂和腿的动态都充分地表现出伤重倒下的痛苦状态,人物面部呈现出丰富的表情。再如米隆的《掷铁饼者》,人体动势弯腰屈臂成S形,回转的头部和扭曲的身体被巧妙地处理为一种和谐的姿态,以一个固定的动作表现出运动的连续性,充满了连贯的运动感和节奏感,突破了艺术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传递了运动的意念,把身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造成单纯中见多样变化的形式美感。这尊雕像解决了雕塑支点的重心问题,被誉为体育运动之神。《自杀的高卢人》表现被打败的高卢人首领,为了不做敌方阶下囚而受辱,勇敢而坚定地杀死爱妻之后自杀。这是一座震撼人心的悲剧性雕像。雕刻家着意刻画自杀时的紧张瞬间,群雕采用各种对比的手法塑造形象,立与垂、生与死、动与静、形体的仰与俯、正与侧转,构成了一座三度空间四面观赏的组合雕塑形式,成为后来广场雕塑像的范本。

    希腊雕像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即使残缺也是活物,人们在想象中弥补了残缺,获得了完满的审美享受。众所周知的断臂维纳斯雕像不消说了,《胜利女神像》是希腊化时期留存下来的另一尊著名杰作,被奉为稀世珍宝。这座雕像整个动势结构十分完美生动,雕刻技巧高超,雕像在形式上已转向世俗化、戏剧化和形象的人格化,并以传达人类心理和激情力量为其特征。已无头部的雕像屹立山巅,面向大海展开双翅,呈现欲飞之态,飒爽挺立的身躯,高高飞扬的雄健羽翼,充分体现出了胜利者的雄姿和欢呼凯旋的激情。被海风吹拂的衣裙贴着身体,衣裙褶纹构成疏密有致生动流畅的运动感,呈现出生命的飞跃。

    掷铁饼者希腊米隆

    掷铁饼者,大理石雕复制品,原作为青铜,米隆作于约公元前450年。掷铁饼者

    这尊被誉为体育运动之神的雕像,一望而知是表现投掷铁饼的一个典型瞬间动作:人体动势弯腰屈臂成S型。这使单个的人体富于运动变化,但这种变化常常造成不稳定感,所以作者将人物的重心移至右足,让左足尖点地以支撑辅助,以头为中心两臂伸展成上下对称,从而使不稳定的躯体获得稳定感。身体的正侧转动,下肢的前后分列,既符合掷铁饼的运动规律,又造成单纯中见多样变化的形式美感。米伦的这尊雕像解决了雕塑的一个支点的重心问题,为后来的雕塑家创造各种运动姿态动作树立了榜样。

    公元前449~前334年是希腊雕塑艺术的全盛时期,艺术史上称为古典时期,大量优秀的雕塑作品出自这个时期,《掷铁饼者》就是现存流传最广的艺术杰作之一,也是古希腊著名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这个作品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里程碑,显示出希腊雕刻艺术已经完全成熟。雕塑赞美了人体的美和运动所饱含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虽然原作已经失传,但我们仍能从复制品中感受到那生命力爆发的强烈震撼,也是我们研究古希腊雕刻的重要资料。

    《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的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雕塑选择的铁饼摆回到最高点、即将抛出的一刹那,有着强烈的引而不发的吸引力。虽然是一件静止的雕塑,但艺术家把握住了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关键环节,达到了使观众心理上获得运动感的效果,成为后世艺术创作的典范。

    掷铁饼的强烈动感与雕像的稳定感结合得非常好。雕像的重心落在右腿上,因此右腿成了使整个雕像身体自由屈伸和旋转的轴心,同时又保持了雕像的稳定性。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像一张拉满弦的弓,带动了身体的弯曲,呈现出不稳定状态,但高举的铁饼又把人体全部的运动统一了起来,使人们又体会到了暂时的平衡。整尊雕像充满了连贯的运动感和节奏感,突破了艺术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传递了运动的意念,把人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达得淋漓尽致,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家们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同时也在艺术思想和表现力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尊雕像被认为是空间中凝固的永恒,直到今天仍然是代表体育运动的最佳标志。

    米隆生于公元前492年,艺术活动于公元前472~前440年间。他是伊留特拉依人,鲍萨尼亚斯在自己的旅行记中把他当作雅典人,这大概是他长期在雅典工作的缘故。

    米隆大概在20岁时到阿基列达斯门下学习,而艺术成熟于40岁左右。他擅长以青铜为材料的雕塑,能巧妙而准确地表现人物在运动中的正确姿态,塑成形神俱真的动物。传说他为雅典城堡塑造的青铜牡牛雕像,由于乱真而招惹成群的野狼;他雕刻的马,竟引起真马的嘶叫。可惜的是米隆所有的雕刻原作都没有保存下来,现在所看到的仅仅是后来罗马匠师模制的大理石复制品。

    米隆是位大胆进行艺术革新的雕刻家,他勇于探索和表现新而又难的雕刻技法,力图使和谐壮丽与逼真生动合二为一,他善于运用超群的雕刻技巧表现运动中的人体,尤其是对激烈动势中的竞技者的人体均衡与静止的处理有独到之处,这充分表现在他的《掷铁饼者》中。

    米隆的雕塑艺术的最大长处是反映迅速变化的运动感,往往能突破时空的局限,抓住雕像动作的关键瞬间,扩大了形象的时空表现力。

    一种体育精神和力与美的集合就这样展现在大家面前。

    荷矛的战士希腊波刘克莱托斯

    这位荷矛的年轻壮士,身体发育得十分完美,体格强健,肌肉发达。作者的艺术法规确定了其身长与头的比例是7:1。他认为只有这个比例才是最美的数,它符合社会的审美观。雕像的姿势是左手持矛,右腿站立,支撑点落在右腿上;右手下垂,左足则稍微向后弯曲点地,其动势显出一种轻松的气氛。从左右两腿力度的对比来看,它表现了一种和谐的统一。波刘克莱托斯的比例说,是和当时毕达哥斯学派的美学观相一致的。这一学派认为数的和谐就是支配一切生活现象的客观规律性。古希腊,有人从数的概念创造的黄金律,是研究美的一种形式。

    《荷矛的战士》作为一个美学常数,作为人类视觉语言的一个词汇,反映了古代艺术家认识世界的一个侧面。在斐罗所著的《机械学》一书的第四卷第一章里,也提到过波刘克莱托斯一句名言:艺术作品的成功是要靠许多数的关系,任何一个细节都具有意义。可见,数的概念也是古代希腊人的美学概念。这尊雕像所制定的比例数,就成了当时赞赏人体美的一种理想的标准了。

    《荷矛的战士》原作已不复存在。据考证,古时保存着几个大理石复制品,其中即以在庞贝发现的这一尊为最好,现藏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博物馆。此像高约198厘米,其制作的考证年代于公元前450~前440年。

    背景:

    在古代雅典城外,有两个著名的运动场地,一个叫阿加德米,一个叫卢基厄模。那两处运动场受到政府的保护,那里常年碧树成阴,绿茵铺地。每当晴朗的日子,青年壮士们就在那里练习赛跑、跳远、掷铁饼,或作其他的体育活动,为每4年一次的泛希腊奥林匹亚竞技会作充分的准备。与此还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人也在运动场附近,热烈地讨论着近期雅典上演的戏剧,有的围着一位须发斑白的学者,倾听他讲解复杂的哲学问题。公元前5世纪,雅典城就是古希腊科学与哲学及文化的中心。学术思想与自由讨论的空气相当活跃,许多哲学家和艺术家以及四方游学之士荟萃在这里。运动场阿加德米由于经常展开学术活动,渐渐演变成名词学院专称了。我们从这些古代文化生活中发现,古希腊人要以美的体格来培养美的灵魂。雅典的公民,不仅把运动场看作锻炼身体的地方,它还是取得智慧的场所。

    希腊艺术的全盛时期一般可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公元前449年至该世纪末,以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结束为标记;第二阶段是从公元前第4世纪至亚历山大大帝去世时止。著名的雕塑家菲底亚斯是这一全盛时期的代表人物。这位雕塑家曾受命为雅典设计建造了一座在希腊艺术史上传为美谈的古代庙宇,即巴底隆神庙。假如我们把巴底隆神庙的雕刻,标志为希腊雕刻的高峰,从与其同时代的另一位大师波刘克莱托斯的《荷矛的战士》这一雕像上,可以看到这一时期在雕塑艺术方面的成就。

    波刘克莱托斯是希腊北部昔克翁人,但他一直生活和工作在中部的阿尔哥斯,是属于阿尔哥斯-昔克翁派(即伯罗奔尼撒派)的雕塑家。这一派以青铜为主要雕塑材料,题材也偏重于运动员、竞技士等现实人物。波刘克莱托斯的创作成就集中表现在理论上,他从数的关系上来研究雕像的美,雕塑史上也称他是创造数的比例的雕塑家。他的名著《法规》一书便是证明,此书阐述了他对人体美的比例的见解,并制作了这尊青铜像《荷矛的战士》作为他的理论样板,也称它为法则。

    刮汗污的运动员希腊列西普斯

    《刮汗污的运动员》连同他的其他青铜雕像,都已不复存在,今天只能从一些被认为是可靠的大理石摹制品上看到他的雕塑风格。这件复制品现藏罗马梵蒂冈博物馆内。

    希腊古典时期雕塑的最后一位代表是列西普斯。他诞生在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虽然和他的前辈柏拉西特列斯、史柯珀斯一样,也处在一个城邦国家发生危机的年代,但他的大量青铜雕像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传统,还创立了人体美的一种新标准。他的运动员雕像,身躯和四肢要比波刘克莱托斯的《荷矛的战士》更修长,头是全身的1/8。

    这一尊《刮汗污的运动员》(原作约于公元前330年)就是他这一新标准的规范。这决不是说,他在任意拉长比例。这个新比例是他从对无数运动员的实际观察中获得的。他发现了7∶1的法规还不是当时运动健儿的最美典型。作者创作的大小青铜铸像计有1500多个。作者在这尊雕像上成功地表现了运动员的精神状态,尽管雕像是静止的,仍显示了一种似乎有点疲惫的感情。他表现一个动作刚结束,下一个动作行将开始的一个瞬间。脸上的劳累表情和全身肌肉的紧张状态,构成这种疲惫感的特征。艺术家发挥了特有的雕塑语言,使大理石也显得有血有肉了。古罗马历史学家普林尼说这位雕塑家最善于表现个性,亚历山大大帝也最满意他的雕塑,他只允许列西普斯来为他造像。

    另一个特点是,他的全部创作题材只是神、英雄和运动员,从未制作过一座女性像。

    自杀的高卢人希腊阿基桑德罗斯

    希腊化时期另一个美术中心是小亚细亚的柏加马,那里是自亚历山大死后新诞生的又一个领土不大的独立王国,约建于公元前284年统治者是阿塔尔一世。在公元前3~前1世纪期间,那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很繁荣。如果以图书馆的藏书来鉴定它的文化水准,恐怕柏加马仅次于亚历山大里亚,而居第二位。它的羊皮纸生产也是全希腊最著名的。柏加马的卫城包括雅典娜神庙、王宫、图书馆和宙斯祭坛,是一组巨大而很出色的建筑。因为阿塔尔王及其后继者阿塔尔二世、欧墨涅斯二世等,都十分重视艺术,他们聚贤集世,对美术的爱好尤甚。这些帝王竭力推崇雕塑艺术对国民的宣传鼓动作用。考古学家们后来在那里发现了希腊化时期一些最卓越的雕塑古迹,宙斯祭坛上面的巨大饰带浮雕被发掘出来后,曾被称为世界奇迹之一。在雕刻上,出现了一种新风格,那着重以渲染事件的激情为主,后人称为柏加马派。自杀的高卢人

    公元前241年,阿塔尔一世打败了经常袭击和蹂躏希腊本部的一股中欧游牧民族——高卢人,为了纪念战功,国王聘请来一批希腊雕刻家,让他们制作纪念雕像来装饰雅典娜神龛。这些雕像都是青铜铸造的,现虽已荡然无存,但是有许多大理石摹制品留存下来。这些摹制品是在16世纪初叶,和19世纪才被考古家们在罗马发现的,它们成了我们今天认识希腊化时期雕刻精品的最可靠、也是最珍贵的文物,其中以《垂死的高卢人》和《自杀的高卢人》两尊为最精彩。

    《自杀的高卢人》描写的是一个战败的高卢战士,为了不被敌人俘虏后身受凌辱,他先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妻子,然后准备自刎。他左手搀着已被他杀死了的妻子,右手执剑往自己的左胸口刺入。身子站立着,眼睛向后面追来的敌人投射出无比的愤怒,具有一种宁死不屈的壮烈姿态。雕像构思的成功,以及它那现实主义的手法,其艺术效果,与塑造者的原意正好相反。

    艺术家的本来目的是要揭露侵略者的悲惨遭遇,以表彰胜利者的凯旋与幸福情绪的。可是实质上,由于过分强调了高卢人的尚武精神,反把敌人的英勇不屈气概给表达得淋漓尽致。我们从这组雕像的形式设计上看,雕塑家的主要成就,是他们选中了古代战士视死如归的最激动时刻。这和当时亚历山大里亚的雕塑风格形成鲜明的对照,后者偏重于装饰,而且多造园林和喷泉,所作雕像多为女子裸体。因此柔靡之风过重。在柏加马,我们看到的只是胜利的凯歌,连它的所有祭坛浮雕,也都象征着对高卢人胜利的统治精神。宙斯祭坛上的高浮雕,虽然刻画的是神话题材,实际上那条大饰带浮雕所描写的众神与巨人战斗的激烈场面,就是希腊人战胜游牧民族高卢人的寓意化。

    另一尊雕像于1863年发掘,它表现了一个受重伤的高卢战士,他坐在地上,身向右前方倾斜,右手支撑着地面,左膝屈起,似乎仍想挣扎地站起来,表达了一种不甘屈服的痛苦意志,深刻地揭示出一个处于垂危时刻的战场英雄的复杂情绪。英雄的气概被表达得栩栩如生,人们几乎可以从雕像的激愤中看到他身上流下的鲜血。

    有趣的是这些雕像的创造,本来是为了表彰统治者阿塔尔一世的战功的,可是艺术品本身却宣扬了一种中欧游牧民族高卢人的勇敢好胜与强悍不屈的精神。这正是现实主义艺术的无情性,作品产生了与柏加马王国的意图相反的艺术影响。

    断臂的维纳斯希腊亚历山大罗斯

    《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是1820年发现于爱琴海的米洛斯岛,经过一番争夺,被法国人买走,并于1821年5月起珍藏于巴黎的卢浮宫。从基座的铭文中,人们获知雕像的作者为亚历山德罗斯,并推断出作品创作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50年。断臂的维纳斯

    在希腊化时期,表现女性人体美的雕塑日渐增多,对爱与美之神阿芙洛蒂忒,也就是维纳斯的歌颂更是层出不穷,其中最为著名雕像的就是这尊《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也就是俗称断臂的维纳斯,并已经成为赞颂女性人体美的代名词。

    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多少年来,人们对她倾注了不计其数的赞美和歌颂。爱神的身材端庄秀丽,肌肤丰腴,美丽的椭圆型面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流露出希腊雕塑艺术鼎盛时期沿袭下来的理想化传统。她那微微扭转的姿势,使半裸的身体构成了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螺旋型上升体态,富有音乐的韵律感,充满了巨大的魅力。

    作品中女神的腿被富有表现力的衣褶所覆盖,仅露出脚趾,显得厚重稳定,更衬托出了上身的秀美。她的表情和身姿是那样的庄严崇高而端庄,像一座纪念碑;她又是那样优美,流露出最抒情的女性柔美和妩媚。人们似乎可以感到,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静,没有半点的娇艳和羞怯,只有纯洁与典雅。她的嘴角上略带笑容,却含而不露,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的感觉。

    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她的双臂,虽然已经残断,但那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身躯,仍然给人以浑然完美之感,以至于后世的雕刻家们在竞相制作复原双臂的复制品后,都为有一种画蛇添足感觉而叹息。正是这残缺的断臂似乎更能诱发出人们的美好想象,增强了人们的欣赏趣味。雕像没有追求纤小细腻,而是采用了简洁的艺术处理手法,体现了人体的青春、美和内心所蕴含的美德。整尊雕像无论从任何角度欣赏,都能发现某种统一而独特的美。这种美不再是希腊大部分女性雕像中所表现的感官美,而是一种古典主义的理想美,充满了无限的诗意,在她面前,几乎一切人体艺术作品都显得黯然失色。

    整个雕像的比例也是十分耐人寻味的。它接近于利西普斯所追求的那种人体美比例,雕像的各部分比例几乎都蕴含着黄金分割的美学秘密。这正是古人对于人体美的赞颂和肯定,为后世的艺术树立了不朽的典范。

    法国获得这尊雕像时,全国一片沸腾,人们视之为国宝,并被尊称为卢浮宫的镇馆之宝。她一直为世界上所有热爱艺术和美的人们所景仰,他们都以能亲眼目睹这尊古希腊最伟大的艺术奇迹为人生一大幸事。

  • 瓦系桂花·Lee
    瓦系桂花·Lee

    肖像和形象是两个不同的词语,它们所表示的意思内涵是完全不一致的,肖像指的是一个人的画像,而形象指的是一个人整体灵动的给人留下的气质神韵以及外在的特色,所以这是两个不同的词语同为名词,但使用的方式和场合都有所不一样,所以一定要准确区分。

  • 不如Revenge
    不如Revenge

    肖像,是指通过绘画、摄影、文字等艺术手段,使肖像权人的人物形象在物质载体下再现的一种观赏造型作品。

    所谓 “肖像权”,是一种专属于自然人的人格权。法律意义是:自然人对自己通过造型艺术或者其它形式,在客观物质载体上的再现自己的形象所拥有的不可侵犯的专有权。

    公民在自己的肖像上所体现的人格利益,是我国法律规定保护肖像权的对象。它包含基于肖像所体现出的人格利益上之精神利益和财产利益。扩展资料

    肖像是艺术地再现自然人的外貌形象。通常,我们判断人物的外部形象表现是否构成肖像,应结合其表现的形式和表现的部位来看待。

    必须人物形象必须具有肖像特征。一是其表现形式即通过摄影反映出特定公民的图像;二是肖像还必须反映出特定公民的姿态、容貌、表情等主要特征;三是肖像必须真实可辩、熟知的人一看就知道是谁的肖像。

    必须是特定的公民肖像的事实。公民肖像在图片中,应占整个图像中被凸显的主体地位,被作为特定对象来表现,而不是作为陪衬体;同时目的也不是通过肖像使用(手段),来达到目的。

  • 飞儿
    飞儿

    通过绘画、摄影、文字等艺术手段,使肖像权人的人物形象在物质载体下再现的一种观赏造型作品。

    肖像被艺术地再现,应是具体地、独立地被固定在某一特定的物质载体上(如相纸、电视屏幕、报刊杂志等),它是来源于肖像权人又独立于肖像权人的客观视觉形象,能够为人所支配、控制和处分,并具有一定的财产利益。一幅画的价格与作者和技术,材料有关。扩展资料

    中国肖像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商代就已经有肖像画的制作了,六朝时代,肖像画有了新的发展,主张以形写神,注重人物精神气质的刻画。隋唐五代是中国肖像画获得重大进展的时期。明清以前,肖像画的创作,主要集中在宫廷和上层社会,在民间和士大夫阶层之间,尚没有大规模肖像画的创制。

    明清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从向外的观察转向自身,留影存真才成为一种时尚,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可以看出,虽然人物画相对地衰落下去,肖像画却一枝独秀,呈现出旺盛的发展局面。肖像画的创作不再局限于宫廷和世族阶层,开始在民间蔓延,在江南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尤为迅速。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这批明清肖像画,几乎都来自繁华、富庶的江南地区,无论是肖像画家还是绘画上所描绘的真实人物,几乎都与江南有关,这也许和这一时期江南社会整个经济、文化风气的变动有关,明清时期江南迅速崛起的商品经济,在一定条件下也支撑了江南肖像画的发展与审美趣味的形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肖像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肖像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