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佛像雕塑的代表作品是哪个

549人浏览 2024-09-20 10:54:58

6个回答

  • 最佳回答
    成都陈冠希
    成都陈冠希
    宋代佛像雕塑的代表作品是《露御铜台观音像》。这座雕塑高约1.72米,用铜铸造而成,现藏于中国上海博物馆。该作品于北宋时期的1102年由福建建阳人林希逸所创作。该雕像以庄重优雅的姿势展示了观音菩萨的形象,她垂直地站在一个莲花座上,右手在胸前结印,左手轻轻地托着一只水瓶。观音菩萨的面容庄严而温和,穿着华丽的服饰,头戴华盖,露出莲花形冠饰,具有典型的宋代风格。该作品还以精湛的雕工而闻名,细节栩栩如生,线条流畅而富有动感,展示了宋代佛像雕塑的高超技艺。《露御铜台观音像》被公认为中国佛教雕塑史上的杰作,代表了宋代佛像雕塑的巅峰成就。
  • 绿萝CC
    绿萝CC
    由东晋雕塑家戴逵创制,承夹伫漆器的传统工艺而发展,用来塑造佛像。先以泥塑造型,在泥胎上贴敷麻布涂漆,层层涂贴髹饰,到7层多至20层,待干后除去泥胎,贴饰金薄而成,曾为建康瓦棺寺造夹贮佛像五躯,与顾恺之壁画“维摩诘像”,狮子国(斯里兰卡)进的玉雕佛像,并称“三绝”。(《梁书》、《法苑珠林》、《历代名画记》)。又为“造招提寺,手自制五夹贮像,并相好无比。”制佛像需遵经论中“三十二相”、“八十好”的规范。而戴逵高明之处在于能根据生活感受,审美理想和群众欣赏要求在规范中创作出新,达到“相好无比”、“道俗瞻仰,忽若亲遇”,生动感人(法琳《辨证论》)。作为“行象”比铜铸,石雕、木雕都轻,更比泥塑坚固,达到了佛像高大壮观又体轻易举的要求。适应节日中抬像巡行仪式所用。于是广为流行。南梁简文帝曾亲自撰写《拟造丈八夹伫金薄像疏》(《汉魏六朝三百家集》),倍为重视。六朝能以夹伫技法塑造复杂的佛像,技艺高超为脱胎漆进一步发展起了良好作用。夹贮像,后世又称为“干漆像”、“脱空像”、“搏换像”、“脱纱像”、“脱胎像”等。
  • 清风工作室
    清风工作室
    东晋时期戴逵戴颙父子创作了大量的佛教造像,将佛教造像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并将外来的造像艺术融入到本民族的文化中去,创作了影响整个南北朝时期审美的瘦骨清像造像风格。戴逵善于细致地观察,精心的构思,广泛地听取群众意见,使自己不断丰富着创造力。不断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的源泉。在佛教艺术形象的塑造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境地。是当时艺术界的一个大胆的创造者。戴颙和他父亲一样,在雕造技术上也有所发展。佛教雕刻“藻绘”就是从戴颙开始的,这显然也是佛教雕塑和传统艺术的进一步结合的表现。戴颙在巨大佛像的制作上,有丰富的经验,关于形象各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佛像的造型有着深刻的理解与独特的成就。在历史上所以这样重视戴氏父子成就,显然是和他们在佛教艺术上的创造,特别是在佛教艺术中国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分不开的。张彦远认为以前的佛像“以形制古朴,未足赡敬,后晋明帝、卫协,皆善画像,未尽其妙。洎戴氏父子皆善丹青。又崇释氏,范金赋采,动有楷模。”至此以后,由于不同艺术家的创造,有着更多的样式、风格的出现。
  • 陈平明
    陈平明
    曼听公园白塔是一座位于中国的古建筑物,也被称为白塔公园。白塔始建于北宋时期,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是一座典型的佛塔,建筑风格受到了佛教影响,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代表之一。曼听公园白塔是由泉州市政府委托设计的,整个项目由浙江大学园林学院进行方案设计并主持施工。塔身高达62.4米,共九层,外观呈白色,因此得名白塔。白塔公园占地面积广阔,周围环境优美,是一个集休闲、游览、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公园。曼听公园白塔作为泉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观赏。塔内设有观光电梯,游客可乘坐电梯上塔顶,俯瞰泉州市区的美景。塔内还设有佛教文物陈列馆,展示了丰富的佛教文化和历史。白塔的来历有关于佛教传说和历史古迹的故事,这些故事都与佛教文化息息相关。具体来历和相关故事请以当地相关部门或者导游的介绍为准,以获得更加详细和准确的信息。曼听公园白塔,也称为曼谷白塔,是泰国曼谷市区内的一座著名的文化古迹,位于曼听公园内。白塔建于1846年,是一座以泰国传统寺庙建筑风格为基础,融合了中国风格和欧洲主义建筑元素的八角形塔楼。泰国白塔内部有根立木,为白塔主心木,柏木制,高约30米,从塔基处直通刹顶。曼听公园内的白塔是仿造曼飞龙白塔而造,因曼飞龙白塔离景洪较远,公园仿建了这座白塔。通体纯白的塔身上镶嵌着腾空翱翔的龙凤,母塔尖顶铜制“天笛”随风鸣响来自佛国的圣洁梵音,融入傣泰的异域风情,寓意是版纳雨林的无瑕象征。您好,曼听公园白塔,又称曼听寺塔,是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曼听公园内的一座古塔。该塔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是汉族佛教寺庙曼听寺的塔楼。据传,曼听寺塔原本是曼听寺的钟楼,用于报时和传播佛法。随着时间的流逝,曼听寺逐渐衰落,塔楼也遭受了多次战争和自然灾害的破坏。在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曼听寺得到了重建,但塔楼却未能恢复原貌,只能以一个砖砌的圆塔形式存在。后来,该塔成为曼听公园的一部分,并于1988年进行了修复工作,恢复了塔身的原始风貌。曼听公园白塔作为广州市的重要历史遗迹之一,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塔内至今还保存着一些佛教文物,如佛像和经文碑刻,展示了曼听寺曾经的辉煌。从塔顶还可以俯瞰广州市区的美景,成为了游客欣赏风景和拍摄照片的好地方。曼听公园白塔是广州市历史悠久的一座古塔,代表了南宋时期的建筑风格,也是广州市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 今天是晴天真好
    今天是晴天真好
    李公麟,北宋著名画家被称为宋画第一人,号龙眠居士。他擅长鞍马、佛像、人物和山水。《西 园 雅 集 图》水墨纸本,白描入画。著录于清内府藏书画专著《石 渠 宝 笈》。卷中以写实的方式描绘了李公麟他自己与众多文人雅士,包括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秦观等名流,在驸马都尉王诜府中作客聚会的情景黄公望(1269-1354),元代画家。本姓陆,名坚,汉族,江浙行省常熟县人。后过继永嘉府(今浙江温州市)平阳县(今划归苍南县)黄氏为子,居虞山(今宜山)小山,因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赵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画笔力老到,简淡深厚。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擅书能诗,撰有《写山水诀》,为山水画创作经验之谈。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 黄公望作品
  • YONGNI是梦
    YONGNI是梦
    宋代禅宗盛行,禅宗追求的是“我心中自有佛,自佛是真佛”,不仅反对建寺造像,有些偏激的大禅师甚至烧木佛以取暖。加之这一时期,吸收了道教、佛教思想的儒家新学派——朱程“理学”兴起,某种程度上也减弱了人们对偶像的崇拜,以致宋代石窟开凿明显减少,寺庙造像也缺乏前代的规模与气势。宋代雕塑成就不在佛像、菩萨像而体现在众多并非主要礼拜对象的罗汉像上。罗汉是得道高僧,其雕塑形象直接来自于现实生活。气质、性格多样、具有相当思想深度的罗汉群塑,使宋代佛教雕塑呈现出世俗化倾向。宋代雕塑手法与式样虽有新创造,但其整体风格已失去了唐代作品雄健奔放的气概。一般美术史著述中,都认为宋元明清几个朝代是中国古代雕塑的衰落或停滞时期。但也就在这一时期,务实而勤勉的宋人却为后人开创了雕塑的另一番天地——各类小型雕塑蓬勃发展。这些用料贵重、制作精细的作品,往往体现出作者巧妙的艺术构思和惊人的雕刻技巧。雕塑艺术在宋代有很大发展和光辉成就,而其作者的社会地位一般仍属于工匠之列。官府“作院”、“作坊”的雕塑工匠多为世代相传,凡成绩优异的,便“优给其值”,以激发其雕塑技艺的提高。他们的姓名一般见于寺庙修建和神像塑造的碑记或地方志,有的则见于学者们的笔记或史籍著述,更多的见于现存石窟造像题记。这一方面反映了社会上对雕塑艺术的创造者开始有所重视,另方面也表现出雕塑家对自身创造性艺术劳动的自觉意识。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大悲阁铜铸千手千眼大悲菩萨的雕塑匠师为郑延勋该像系他“三度画像仪进呈”,得到宋太祖赵匡胤允准铸造的。官府从各军征调士卒3000名,与匠人共同完成。铜像表现了郑延勋杰出的艺术构思、设计才能与魄力。另一位女雕刻家严氏是北宋前期长于杂画、佛像的僧人蕴能之妹,浙江人,随其兄居余杭。史称她“开达明悟”,“善鼓琴,亦能雕木”,“尝得檀香木一段,大不盈尺”,“乃刻瑞莲山,龛门雕成细真珠八花球,露重网,然后透刀刻成五百罗汉众像,其形相侍从,一一互出,皆慈觉法相。”宋真宗赵恒曾赐她“技巧夫人”之名号以示嘉奖。与严氏大抵同时的杭州人张文昱、王文度,也是当时的雕塑巧匠。史载宋真宗赵恒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诏于汴京建玉清昭应宫,五年诏改玉皇殿为明庆殿,准备供奉玉皇大帝、圣祖(赵宋初祖)、太祖、太宗等神鬼形象于一堂。官员在杭州访得张文昱、王文度二人,就建安军(治在今江苏省仪征市)西北小山上铸造。六年三月铸成,以极其隆重的仪式运往汴京。建安军亦诏升为真州,冶铸之地建仪真观。宋仁宗时的塑人王泽以塑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东廊九子母像而名载碑版。据碑记:此组群像雕塑生动地表现了九子母抚育诸子的亲切情态及诸子各种嬉戏的动作,赞誉“匠氏之工妙……允臻其极”。制玉技艺发展到宋朝,制作工艺更加成熟,内容和题材逐步趋向世浴化和商品化,生活用器和玩赏器日益增多.出现了许多新品种。玉雕童子就是在这个时期山现的。宋代玉童以持荷题材为最多,其次为攀枝、抱盒、抱球等。玉童子的出现和盛行,是中国玉文化进入世俗化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见于正式发掘报告的宋代玉雕手持莲花童子极少,但在传世品中却大量存在。宋代玉雕手持莲花童子多为单童或双童,单童通常身旁有玉瓶或玉鹿相伴,莲花或插入瓶中或衔于鹿口,双童则是一童持莲花,另一童挽臂相随。雕三童的作品在宋代少见,正面雕二童持桃枝,背面雕一童持莲花,三童立于莲蓬之上。无论单童、双童、三童,从造型布景上看,都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宋代玉雕童子头部较大,后脑凸出,五官小巧集中,眼呈半圆形或橄榄形,八字小眉,葱管小鼻,樱桃小口,耳朵贴于面侧,在眼梢旁边用两道弯阴刻线雕成,整个神态俏皮可爱。孩童内心情感在脸上淋漓尽现,让观者心生共鸣。童子衣袖和裤子上常有三至五条阴刻线,有的也刻“米”字纹、“井”字纹、“十”纹等。宋代童子流行穿有花纹的衣服,在宋代画和瓷器纹饰中常见到这种装束。背心也是宋代童子的独特服饰。《西湖老人繁胜录》中记载“街市衣件中有芋布背心,生绢背心,扑卖摩喉罗者多着红背心” (“摩喉罗”是一种泥制的手持莲花的小童,在七月七夕挑卖于街市)。由此可见当时穿背心很盛行。宋代玉雕手持莲花童子的两只小手呈握拳状,手的大小与袖口相等,手中持有饱满瓣多的莲花和椭圆形的刻有叶脉的莲叶,其位置与童子头顶持平或高于头。身体微侧,脚呈一前一后状,其好动调皮个性分明可见。

相关推荐

更多